站内搜索:

关于完善人才服务平台、打造温情的人才沃土的建议

日期:2022-09-02 时间:16:27:33 作者:

  提案人:夏冠明、刘子亮、欧亚非

  理由:

  在高明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,区委提出了五年实现“六个翻一番”的目标,其中包括“对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,人口总量在达到60万基础上争取达到80万、力争翻一番达到94万”。如何达到这个目标,我们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着力,更要在人才“引育用留”上加力,包括要深入推进本土人才回乡工程,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,形成近悦远来、成就人才、暖心留人的浓厚氛围。

  近年来,高明区立足地区发展需要,逐步构筑完善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“1+N”政策体系,全面加强人才“引育用留”工作,据统计,高明区各类人才总量15万多人,比“十三五”初期增加了约3万人,年均增长约5%。但是本土人才,即高明籍人才及在高明求学的大学生流失较为严重。如,2017年至2021年广职院高明分校大学毕业生分别是4428人、4649人、3900人、4342人、4636人,留高明就业仅仅为106人、141人、147人、164人、212人,分别占比2.39%、3.03%、3.77%、3.78%、4.57%,有逐年提升的趋势,但占比还是较低;再如,近年来高明籍大学生毕业回高明就业创业的人数占比也仅在30%左右,“返乡少”“留人难”问题亟需破解。

  一是产业企业对人才吸引力承载力不足。我区工业产业的支柱是纺织服装、食品饮料、家居建材、精细化工、金属制品、塑料制品、电子电器七大产业(来源于高明发布),与大学生从业意愿不相匹配,对大学生就业吸引力不足。如我区外语外贸、电子商务相关产业发展仍不成熟,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,满足不了广职院该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。而且,我区城市开发度较低,大部分仍属于农村形态,而农村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,加之农村交通、医疗、教育等基础配套相对落后,熟悉农村农业工作的人才回乡就业创业意愿不高、外流较多。

  二是信息互通不顺畅。虽然在全国建立了18个大学生人才联络站,但部门和企业进校开展宣讲、校园招聘等活动频次不多,大学生群体对高明缺乏了解渠道,普遍对高明区情,包括文化底蕴、人文风情、产业布局、改革创新等方面不熟悉;大学生对于区内开展的有关活动参与度也低,比如以往我区针对大学生开展的“走读高明”、寒暑假活动等,参加人群主要为学生干部或骨干,并未能在学生群体中广泛知晓和参与。

  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提升。我区城市建设与发达区相对滞后,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,知名度不高,人口人才受周边先发地区“虹吸效应”影响较大,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明经济不活跃、待遇低、机会不多,发展空间受限制,主观上不愿留在高明工作,回乡就业的人才中主要还是考虑家庭因素,而不是追求事业发展。同时,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相对落后,教育、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基础薄弱,区内缺优质学位、优质医疗资源。有关创业就业政策的吸引力也不高,现行政策基本是根据省、市的政策要求落实,相比其他兄弟区,未能结合我区实际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再优化再提升。

  办法:

  一、建强校地交流合作平台。加强与本地广职院等高校双向互动,深化政校企合作,为产业输送企业工程师和工匠型人才。强化人才联络站建设,积极组织大学生在我区开展社会实践、走读高明、就业对接、创新创业扶持等活动,为大学生搭建沟通交流桥梁,拓宽了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、政策信息、岗位需求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渠道,助力我区引才育才留才。

  二、建立外出人才回引平台。需打破“筑巢引凤”的惯性思维,到有凤凰的地方筑巢,主动到广州、深圳等本地企业家、大学生人才集中的地方设立联络窗口,选派干部驻站工作,积极组织开展高明籍企业家、经商人员、各领域人才的对接活动,将高明发展的政策、优势、资源广泛进行推介、宣传,打好“乡情牌”,广泛动员在外人才回乡创业、就业。另外,要及时掌握大学生就业动态,建立本土大学生人才联系机制,组建服务团队,一对一、一对多,提前在大学生学业期间开展精准的就业联系服务。

  三、完善人才创业创新平台。结合我区实际,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,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,吸引外出优秀经商人员、企业家、农村人才等回乡创业和发展;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,加大创业补贴标准和覆盖面,积极对接高明企业家资源,组织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导师通过讲座、沙龙等形式与青年人才进行创新创业项目交流,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良好支持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引入专家团队,加强农村产业规划,大力引进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,探索实施乡村人才“三带”行动计划,对于带领技艺传承、带强产业发展、带动群众致富等成效明显的乡村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;加强乡村人才专业培育培训,让农村人才回村发展“有奔头”,吸引更多乡村人才回村发展,激活乡村振兴人才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
  四、强化乡情乡愁教育平台。借助电视电台、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定期宣传推广高明的历史、名人、名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,编印涵括人文历史、自然风景、产业情况、都市风貌等内容的高明区乡情读本,积极向企业家、人才等进行推介,加强人才对高明的了解。在中小学校开设乡情教育课程,在高中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程,力促高明学子从小知乡、爱乡,借助乡情、亲情等纽带,引导高明学子回乡就业创业。

  五、完善人才服务平台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完善城市配套和工业园区设施,推动一街三镇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,聚焦办好教育留住人,提高医疗水平吸引人,从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入手,在进一步用好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保、税收等方面人才政策的基础上,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优化提升,抓好青年创业公寓和专家人才公寓的建设和入住工作,解决人才子女就学、就医、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,让人才工作得更安心、生活得更舒心,对未来更有信心,营造拴心留人优良环境。


粤ICP备1106037329号  公安机关备案号:粤公网安备44060802000168号
高明政协地址:荷城翠竹路169号 邮编:528500
电话:0757-88888038 传真:0757-88881889